心長在陰莖上

前一陣子跟一位也是同志身分的同事一起至國外出差開會,雖然跟這位同事還算常照面,但是由於不是同一個部門,所以平時也沒有甚麼機會交談;到達會場準備Check-in時,由於主辦單位訂房程序上的錯誤,所以第一晚兩人只好委屈住在同一間客房中,所幸房型空間寬敞,因此倒也不會互相有甚麼影響。

當晚用餐完畢,回到下榻的飯店,由於也聽不懂電視節目中當地的語言,所以兩人便閒聊了起來,在對話當中,這位同事說道,每每發生一夜情,就會發現自己的心長在陰莖上,一時間我還反應不過來,壓根聽不懂他想表達的是什麼,還以為是甚麼特別的性病,而在進一步的詢問之後,才了解他說這句話的意涵,原來,「心長在陰莖上」的意思,是表示每次跟其他人發生性關係之後,就很容易因此而產生情愫,開始在意這個對象的一舉一動,或是希望跟對方能有更進一步的關係。

當晚臨睡前的輾轉之間,我反覆的思考著這句話,並自問是否自己也是這樣的人?在過去的生活經驗當中,總自認是一位玩世不恭的花心大蘿蔔,發生性關係的對象早已不勝枚數,但是真正能夠得以維持的長久關係,十根手指就能數得出來,所以自認我的心應該是長在腦子(理性)裡吧?!但是再仔細想想,同事講的話似乎也真有這麼一回事,許多次和一夜情的對象發生關係之後,如果過程是令人回味的,總是會不自禁的替對方加了許多分數,潛意識中也會期待能夠跟對方再次相約,甚至會故意的在最開始的原點(UT、Grindr、三溫暖等),尋找著對方的蛛絲馬跡。

所以,是心長在陰莖上比較好?還是心長在腦子裡比較好呢?如果心長在陰莖上,那是不是每次都會變得「做一個、愛一個」,沒有辦法定下來呢?如果心長在陰莖上,是否在兩個人的關係中,性生活就變得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呢?如果心長在腦子裡,那要發展出更長久的關係,是否就會變得比登天還難呢?如果心長在腦子裡,那是否所有的性生活都將淪為例行公事,不再浪漫與多彩呢?

其實,我相信兩種理論都是同時成立且並行的,差別只在於「心」在不同位置的份量分配之多寡而已,沒有哪種分配比較適性,也沒有哪種分配比較媚俗,端看個人要如何去處理與面對,並且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中有所更動與調配,在適當的時間與適當的人發展出適當的關係,在執著地潔身自愛中也能一窺片刻的越矩,在長期地放蕩不羈中也能享受短暫的溫柔,而這也正是造就傳唱轟烈以及不朽摯愛的必備元素之一。

也許有些人會在來回的激辯中迷失,也許有些人會在重複的定義中矛盾,反而變得讓自己躊躇不前而喪失機會,因此,當下次我們遇到一個對象之時,就索性不要再去管自己的心長在陰莖上還是長在腦子裡吧!只要我們相信自己夠成熟、夠擔當,就讓我們的行動隨「心」之所欲,開展自己所想要的友、愛關係,把握自己所追求的情、慾人生,讓自己不再受困於畫地自限的框架,虛度了原本應該璀璨多彩的青春。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籤: | 發佈留言

舞夜十八趴(八)- 絕對衝擊Backroom傳說

猶然記得自己當年一副劉姥姥逛大觀園的好奇踏上這塊土地,一晃眼自己在美國也已將近四年了,最初修讀碩士學位的目的早已達成,隨後搬到舊金山就業更是讓我眼界大開,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以為所有該經歷、該見識的都已經十之八九,但萬萬沒想到一次的萬聖節舞會,讓我深刻的體會了美國同志夜店文化的絕對衝擊。

剛搬到美國時,正是一部名為「Queer as Folk」同志電視影集最夯的時候(影集內容我不多做贅述,有興趣者自己google,值得一提是裡面一個主要配角是飾演愛滋感染者喔!),影集內容不時提到夜店裡的Backroom,而在backroom裏頭不但春色無邊,所有人更是肆無忌憚,讓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好奇寶寶躍躍欲試,但是在自己的實地觀察與詢問朋友之下,讓我感到小小的失望,原來因為性病與愛滋疫情不斷攀升的考量,在各州政府的立法之下,幾乎全美的backroom已不復見,這個令人血脈噴張的backroom傳說,也在我這精蟲衝腦的少年仔頭殼中漸漸地沉澱遺忘。

搬到舊金山後的這一年當中,每周末至夜店報到幾乎成了我生活中的不變行程,不但因此認識了許多的朋友,也讓自己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多采多姿,在朋友的邀約之下,提前購票準備參加一場大型的夜店萬聖節舞會,舉辦的地點是一個平時作為藝品展覽的場館,因此許多同好都為這個嶄新的場地感到無比期待與興奮,紛紛勤上健身房或節食以維持完美體態,也都費盡心思來計畫當天的精采裝扮,我,當然也不例外,早在舞會的前一週就製作好自己的變裝衣著,滿心期待萬聖派對的到來。

涼涼的海風吹撫著卡斯楚熱鬧的傍晚,各個舞台區傳來的舞曲樂聲,替這令人期待的夜揭開序幕,換上接近全裸的扮裝、穿上及地的絨毛披風,與成群好友一起走在封街的同志萬聖派對上,光觀客的鎂光燈此起彼落,自己感覺就如好萊塢巨星走紅毯一般,像隻高傲的孔雀炫耀著自己任人觀賞,同時也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看著其他令人瞠目結舌的創意扮裝,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期待的心更是無可比擬,隨著午夜的接近,迅速至友人家中換上更便於狂舞的裝扮衣著,搭上小黃前往令人期待的派對場館。

一到現場看到穿著爭奇鬥艷的長長人龍,不禁暗自竊喜提前購買了VIP PASS,因此不需跟著其他臨時起意的趴客一起在冷風中排隊,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這個精心裝飾的寬敞舞池,彷彿置身於studio 54的奢華宮殿;在與其他熟識的朋友簡單地噓寒問暖之後,立刻盡情地舞動身軀,在男體間揮灑發浪的青春,遲遲不肯作罷,一直到肢體感到些許的疲累,才退到旁邊的包廂區稍作休息,才一坐下,眼角就撇見無數的人群帶著微微猥瑣的表情,在通往二樓的樓梯間進出,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自己也亦步亦趨地緩緩爬上二樓一探究竟。

適應了昏暗的燈光後,映入眼簾的正如「Queer as Folk」裏的情節畫面,這不就是我幻想已久的backroom嗎!?赤裸男體三三兩兩的聚集,空氣中瀰漫著淡淡汗味與精液味混雜的「男香」,呻「淫」喘息聲雖被震耳欲聾的音樂聲蓋過,但是從晦暗中忽現的面孔表情中,不難去判斷所有人都樂在其中,不顧他人眼光地膽大妄為,還在極度震撼中的我,一不注意就被其他人退去了長褲,暖呼呼的溫感立刻包覆著昂首的下體,在理性與情慾的掙扎之下,半推半就的在眾多男體中恣意遊走。

一次的派對backroom經驗雖然滿足了自己的小小願望,但是去也讓自己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放在褲子後方口袋的$30美金不翼而飛還不打緊,由於現場完全沒有任何的保險套或是潤滑液,所以一個月後的定期篩檢也被驗出感染了梅毒,深深地感到自己為了一次的縱慾,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雖然小小的慶幸自己沒有因此而感染愛滋,但是也讓自己學了一次教訓,乖乖地挨針並安分的守身了三個月,後來才又因為難耐而原形畢露,但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未完 . 待續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籤: , | 發佈留言

從書桌看世界愛滋(十二)- 她已殺了我、所以我殺了她

今年9月9日在美國德州達拉斯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殺人事件(詳細新聞內容原文連結http://newsfeed.time.com/2012/09/12/she-killed-me-so-i-killed-her-man-accused-in-death-of-woman-after-she-reveals-hiv-status/ ),一位離婚的28歲婦女Cicely Bolden,在年僅7歲及8歲的兒女放學返家後,發現死亡多時的母親Cicely半裸躺在血泊中,孩童的驚訝哭鬧引來鄰居的關注並協助報警,才揭發了這宗令人匪夷所思的兇殺案,經鄰居指證與調查後發現,Cicely是被其36歲的男友Larry Dunn, Jr.以利刃突刺多刀而不治身亡,在偵訊的過程中,Larry表示兩人才剛交往不久,在發生了性關係之後,Cicely向Larry告知了自己的愛滋感染身分,盛怒之下Larry才會拿起兇刀將Cicely刺死,Larry向警方表示「她已殺了我、所以我殺了她」;目前Larry被控以謀殺罪,並處以50萬美元的保釋金。

我不是當事人,所以無法真正體會Cicely的感受,也不瞭解她的生活,但是在新聞搜尋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美國民眾認為Cicely不應該事後才告知對方,許多的報導也偏向指責她錯誤的地方;同樣身為愛滋感染者,我並不會去為她辯護告知時機點的疑慮,但是我其實不難去了解她的動機以及在告知時內心的掙扎,也對於後續美國民眾對於她的部分批判感到些許的不恥與不捨,我希望大家能夠跟我一起設身處地的想像這個事件的緣由。

我很難想像自己在性愛的過程中或結束後,馬上要面對自己的死亡,但是我能想像自己希望被愛,希望從另一個人身上得到慰藉的渴望。我無法想像一個人能因為盛怒而去謀殺另一個人,但是我能想像Cicely在告知自己身分時的恐懼以及勇氣,也能了解她期望因此而得到對方的愛;但是因為短視以及缺乏同情心,許多的新聞標題都將Cicely的死以及愛滋的罪名化混為一談,忽視真正殺了Cicely的,不是對愛滋的歧視或是仇恨,而是她的冷血男友,甚至因為已經感染愛滋,而將Cicely視為不值得活下去或是以愛滋來做為殺人武器的罪人。

試想,也許對大多數的人來說,Cicely的死只不過是一個不重要的新聞事件,而在愛滋社群之外,也不會有人對於她的死感到一絲的惋惜,但是此一事件所連帶應該引發的爭議、所連帶應該浮現的疑慮、所連帶應該激發的怒吼,似乎都隨著一面倒的媒體報導與評論- 隨風而逝。

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則新聞事件時,我已經可以從中讀到Cicely渴望被愛的期待、害怕被拒絕的擔心、希望與所愛的人誠實以對的需求,以及她身為社會邊緣弱勢者(單親媽媽、非洲裔美國人、愛滋感染者)的膽怯;但是其他新聞讀者又讀到了甚麼?是自己內心的偏見與歧視?還是自己生活經驗的反射?還是對於感染者的愛心以及同情?如果我們都能敞開心胸地看待這起事件,我們也許會看到一個雙輸的局面,看到一個無謂的死亡,或是一個改正世人無知及仇恨想法的社會事件。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籤: | 發佈留言

愛滋部分負擔最新動向

昨天從朋友的口中得知
疾管局似乎有意將愛滋重新納回健保體制之中
也就是說未來將不再由公務預算來支出
而是回歸健保體系
全部按照健保的規定來走
我個人其實是挺樂見這樣的發展的
不過在部分負擔的部分
(以下是我自行依照法規計算,並非疾管局資料)
也就是醫學中心掛號的360元
部分負擔藥價200元
所以應該是560元
看來似乎不是太大的負擔
我個人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希望疾管局能顧及到其他沒有健保身分
以及無法負擔此一費用的族群
將配套措施完善的規劃

不過進一步看住院的部分
原本是公務預算全額支付
但若改為健保
則變成需支付 5%到30%不等

住院部分負擔比率表
病房別部分負擔比率
5%10%20%30%
急性病房30日內31~60日61日後
慢性病房30日內31~90日91~180日181日以後

這也許不是一個小數目
可能有賴更多的社福配套以及弱勢照顧政策
才能夠真正照顧到所有的人

不知道大家對於這種部分負擔方式的看法如何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籤: | 發佈留言

網路健康資訊評估六大問

在網路上我們可以取得比我們所希望用到更多的資訊,而當牽涉到自身健康的資訊時,我們必須要學會如何過濾掉不需要或錯誤的資訊,而只保留正確且有用處的資訊,所以要如何知道自己擁有最佳的資訊?如何知道這些資訊是否正確?這似乎是一項艱困的任務;然而好消息是透過問自己幾個問題,就可以迅速的評估一個網站上的資訊是否有效。

當我們在決定該信任什麼時,我們該看哪些部分?簡單的一個詞:信譽。一項消息要具有信譽,我們必須要對該消息來源感到具有公信力且內容豐富的,我們必須要知道提供該資訊的人或單位具有相關背景或是對此一領域有足夠的認知來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我們同時需要知道該資訊的來源是可信的,許多的人也許具有相關知識,但是並不具備足夠的技巧或是並沒有想要與他人分享其知識的意願。

要去相信一個由網路得來的健康訊息更是令人感到恐懼,然而網路上還是有許多值得信賴的資訊,我們只需要謹慎精明的評估即可;下列是六個當我們第一次瀏覽一個網站時必須要問自己的主要問題。

該網站的作者或是創作者是否清楚表明其設立該網站的目標或是目的?

此一問題是觀察該網站提供資訊的目標或是動機;網站設立的原因有千百種,有些是希望傳達訊息,有些是為了娛樂,而有些則是要表達意見,有許多網站的目的是要銷售貨物或是以較間接的方法來促銷商業產品,因此一個網站清楚讓你知道奇所想要做以及為什麼要做的原因是很重要的。

該網站是否名符其實?是否做其所當做?

此一問題是觀察該網站的涵蓋性;如果該網站表示其有所有你所需要知道關於該議題的資訊,我們可以減是該網站是否看起來有包含足夠的資訊來支持其所宣稱,例如若該網站宣稱提供愛滋治療的綜合訊息但是卻沒有提及最新的抗愛滋藥物治療方式,那該網站可能就並不符合其所宣稱之功能。

該網站的負責人員之資訊以及聯絡方式是否容易找到?

此一問題是檢視該網站的權威性;我們可以問自己,該網站負責人員是否具有相關背景或是證書來發布這些資訊?如果該網站的背景是一個組織,是否可以在網站上找到該組織的資訊,例如其歷史、員工、董事會以及地址等,如果我們無法找到任何和該網站的設立人取得聯繫的方式,這就是一個警訊。

最新的一則訊息上傳或是撰寫之日期是否有提供?

此一問題是檢視該網站的即時性;網站的內容因該要隨時不斷更新,網站上的友好連結或是資訊連結也必須為有效,尤其是牽涉到醫療資訊之時;了解一個網站的時效性以及更新程度有助於自己將該資訊與其他地方所取得的資訊做比較,同時,一個網站如果對於一項議題的資訊長期未做改變,也許就不是一個可靠的資訊取得處(雖然可能有例外)。

該資訊的呈現方式比較像是在傳達訊息或是在說服?

此一問題是用以觀察該網站的目的;一個網站應該以較公正平衡的方式來呈現其資訊,如果一項資訊的呈現方式比較像在試著要說服我們某件事情,則我們必須要多思考一下是否要將該資訊當做一個事實來處理;我們是否被告知該如何做或是告訴我們甚麼資訊代表著什麼意思,易或是被告知了所應知道的事實而游自己來做決定判斷。

當事實性資訊呈現時是否有提供來源?

此一問題能幫我們評估該網站的正確性;事實性的資訊應該與評論分開,同時,該資訊的來源也應該提供給閱讀者;在一個網站上的資訊可能不會像新聞報導或是學術期刊一般要求要詳列來源,所以不能以同樣的規定或原則來規範,但是並不代表著某些人或是組織在網路上發表資訊時,不會以類似的規範來要求自己。

此外,我們的眼睛有時候會跟我們玩把戲,尤其是當我們在網路上瀏覽之時,有許多的實驗曾經針對了人類如何判斷其在網路上所找到的資訊是否正確可信做過研究;有些單位或是團體可能會利用這些研究結果來將其所要呈現的好資訊更加突顯出來,而有些則是會試著誤導我們去相信那些不太好的資訊。

研究人員發現一個網站看起來較專業或是設計完善者較容易讓人覺得是可信的,而此一結果的風險,則是真正的內容以及資訊沒有被納入做為評判的依據;一個看起來專業的網站也許暗示或明示著所提供資訊的品質,更進一步的去看所提供的內容是否有也同樣的有品質也是非常重要的。藉由前述的六個問題以及一個觀念能讓我們更有自信的去瀏覽網站,不僅僅只是取得所需的資訊,而是取得最佳且、最具公信力的資訊;詢問自己這六項問題,如果一個網站不符合我們的標準,則繼續尋找,而如果我們找到真正好的網站或資訊,就好好保有它吧!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籤: , | 發佈留言

R.I.P.阿餅與阿清

其實在阿餅過世的噩耗傳出之時,就想要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位青少年時期的好友,但是由於媒體過度的報導與消費,實在不希望再因著阿餅的名氣,而被網友灌上炒作之嫌,同時也不希望因為跟自己私交的連結而有所誤會,因此便將對於這位老友的不捨與思念,壓抑在深深的遺憾中;日前,媒體又再傳出另一位朋友阿清的死訊,雖然跟他只有幾面之緣,但是仍然對於阿清的英年早逝感到惋惜,而由於在許多網路留言板看到的負面言論,讓我對於兩位朋友的離開同感憤憤不平,因此決定抒發一下自己的想法,以表對於阿餅與阿清的紀念。

記得第一次見到阿餅時,是在一個劇團的演出籌備會議中,不同於在螢光幕前的搞笑,求好心切的他對於演出的許多枝微末節都非常的斤斤計較,他的認真不但推動著整個會議的進行,更成就了該次演出的成功,在幾次私下的聚會中,也會被阿餅的熱情與無私給感動,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各自的人生發展,我們斷了聯絡,但是仍然會在許多不同的公開場合看到他的身影,或是在各個不同的媒體上看到他的努力;在一次社會新聞的報導中,得知了阿餅使用毒品的訊息,當時也是我自己受到毒品影響最深的一段時間,因此,在事件落幕之後,與阿餅來回了幾封簡訊彼此鼓勵,但後來便因為自己進了戒毒村,他也轉至大陸發展而又斷了聯絡,最後再聽到他的消息,已經是天人永隔、無法再續前緣時。

與阿清的相遇是在一個共同朋友的生日聚餐上,雖然才第一次見面,但是阿清就可以熱絡的彼此攀談,絲毫沒有公眾人物的架子,後來有一次有幸去阿清家作客,發現他不但是個孝順的孫子,更進一步的了解他為了自己的夢想持續不斷的努力,讓我心中好生佩服,從此也對阿清的印象改觀,也偶爾會電話連絡鼓勵他的演出,但是突如其來的住院消息,與隨之而來攜帶毒品的報導,讓我感到極度的震驚,還在打算等阿清好轉時再去看他的時候,就在隔天的報紙上看到他撒手人寰的噩耗,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阿餅與阿清雖然都是我生命中的過客,縱使沒有太多的緊密交集,但是卻都是我過去生活中的幾個亮點之一,我深感榮幸能夠認識阿餅與阿清,也對於兩人早逝的年華以及可能的燦爛未來存有無限地惋惜,我相信如果真有機會,假以時日,阿餅與阿清都會在不同的領域上開拓出自己的一片天,現在說這些雖然為時已晚,但是我仍希望能夠以這篇文章告訴他們我的期盼與想法,也希望他們在天上能夠健康的做自己、快樂的活著。

阿餅與阿清過世之後的新聞效應中,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關於毒品的部分,雖然在他們人生最後這個階段是否有使用並不得而知,我也不希望任何人或任何媒體在多去追究或是連結,但是我希望社會大眾都能夠意識到,壓力(社會、工作、人際或個人內發)對於一個生命所可能帶來的影響,如果在有效紓解、釋放與調適的情況下,也許是會對於一個人的未來有所助益,但是如果不善加處理,就有可能會導致後悔莫及或是無法挽回的後果。

我相信,每一個人在生命中的不同階段,都會有來自各方的壓力,在此,希望大家在自掃門前雪之時,也能發揮雪中送炭的精神,關心一下自己的家人與朋友,解開一下彼此的拴蓋,才不會讓這些令人惋惜的事件一再重演,我雖然有些後悔自己過去沒有做到,但是從現在起,希望可以盡到做為家人或朋友的責任,不要再有為時已晚的遺憾,相信阿餅與阿清會很高興大家也能這樣做的。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籤: | 發佈留言

舞夜十八趴(八) 我的「灶腳」廢墟趴

從美國回到台灣後,許多以前的朋友都斷了聯絡,一時之間生活圈也縮水了一大半,每天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待在家中回想著在美國時的一切,偶爾陪陪家人四處遊玩,生活雖然簡單、無慮,但是卻總是覺得少了些甚麼;在一次陪母親去西門新宿逛街時,店員殷勤推銷的同時,我天生的gay達也不斷作響,因為修改衣服的需要,和這位長相英挺帥氣的野狼店員交換了電話,卻也因此改變了我之後的生活。

當天回到家後百般無聊,打開電視看著了無新意的綜藝節目,約莫九點多時手機突然響起,讓當時沒有甚麼朋友的我著實嚇了一跳:

「喂,皓子嗎?我是小古。」心裡一陣納悶,誰是小古啊?

「我是新宿XX店的小古啦!」

我直覺的反應「喔!衣服改好了喔?這麼快!」

沒想到小古竟然回答說「怎麼可能!我是想約你去趴啦!」

不會吧,這位仁兄也太直接了吧!而且跟我根本說不上認識,難道不怕我不是同道中人?但是心中也暗暗欣賞小古的率直,「趴!?甚麼趴啊?!」

「麥gay啊啦,一看就知道你是,轟趴都不知道?!再裝就不夠意思囉!你要不要去啦?」

一般而言我絕對不可能答應陌生人的邀約,因為難免會有風險或是遇上詐騙的情況,但是因為回台後生活太過於平淡,而且相較於網路約砲,至少這次的對象還是見過面的型男,心一橫加上精蟲衝腦之下,索性就答應了小古的邀約。

在科技大樓站再次見到小古,感覺上雙方都多了幾分的真誠;這一帶是台北知名的宵夜街,許多家24小時營業的店面櫛比鄰立,看看時間還早,因此就先陪他去吃些永和豆漿塡塡肚子,順便了解一下彼此,沒想到兩人馬上二見如故,就像彼此肚裡的蛔蟲一般心有靈犀,雖然沒有太多浪漫的情愫,但是友情卻在進食中極速升溫,原本計畫30分鐘結束的一餐消夜竟變成一小時半的歡談,一看時間已將近午夜,才匆匆前往轟趴的所在地。

跟著熟門熟路的小古來到了一棟兩層樓高的老舊平房,從外觀看來似乎荒廢已久,跟一旁的科技大樓更是形成強烈的反差,心理雖然閃過一絲不祥的念頭,但是衝著小古的誠意,還是硬著頭皮隨之爬上老舊的階梯,一通電話連絡後馬上有人來應門,生鏽鐵門嘎嘎作響的聲音更為這詭異的氣氛添上了幾分的驚悚,隨即跟著應門秀色可餐的可愛底迪來到大門邊的一間木板隔間、燈光昏暗的房間,破舊的對外窗上貼著不透光的黑色塑膠袋,一張彈性疲乏的雙人床墊上,躺著三個全身赤裸的男生,小古將我介紹給這三位趴主,姑且就稱他們為「古墓三姊妹J、C、L」吧,三人雖然沒有小龍女般的脫俗氣質,但是卻都是會讓人回頭多看一眼的清秀傑尼斯輕熟男,進進出出的趴客們各個也都非常有型帥氣,彼此間也都互相認識,排除令人感到些許詬病的硬體不說,現場的氣氛其實比過去我參加過的任何一個趴場都要來得和樂。

興沖沖脫下衣服放進背包之後,就跟著小古身後前往後方的淋浴間,牆角點著微微香氛燭光的走道旁,兩間有著大型室內木頭窗框(是的,窗戶不見了)的小臥室,不時傳來咚吱咚吱的小小音樂聲以及咿咿啊啊的人體樂器聲,後方只有擺放一張小桌的兩坪大客廳旁,是沒有門且水管外露的淋浴間,雖然只有一個以浴簾隔開的馬桶以及簡單的淋浴設備,卻突兀地擺放著AVEDA全套清潔組隨人使用,由於場地不大,因此自己很快地就能入境隨俗,溶入這充滿情慾與歡笑的氣氛之中。

經過幾回合的交纏,我回到趴主們所在的房間與大家閒聊,在交談中才知道原來三姊妹都在美容彩妝業工作,這個「廢墟」是三姊妹一起合租專門辦趴的地方,只要其中一人有空就會開門,因為大多數都是邀請身邊的朋友,所以屬於不收費的私趴,正因如此,來的也多是在時尚產業工作的朋友,很多都是從事跟人群接觸的工作(彩妝師、櫃弟、理髮師、造型師等),其中也不乏電視上看得見的公眾人物,這些人除了最會耍嘴皮子之外,相處時也絕無冷場,三不五時就會有脫序三八的忘情演出,大家雖然都是趴客,但是也像延伸的大家庭一般彼此慰藉。

因為這樣的氣氛,孤單的我變成了這裡的常客,因為這樣的際會,我跟小古成了形影不離的好友,因為這樣的環境,我漸漸地又開始沉迷於毒海,因為這樣的交流,我的交友圈也慢慢地擴大;這樣的生活維持了將近兩年,後來因為警方獲報查緝,廢墟趴從此停辦。這兩年的打滾是好是壞我雖然說不得準,但是這個像我家「灶腳」一般的廢墟趴,幫我走出了文化衝擊的憂慮,也造就了我的人脈,但同時卻也讓我再次淪陷在毒品的束縛,造成家庭關係的疏遠,就像世事都有許多不同的層面,端看我們自己如何去處理與面對。

未完、待續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籤: , , | 發佈留言

別讓我一個人擔

最近愛滋治療費用部分負擔的議題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再度被吵得沸沸揚揚,幾乎身邊每一個感染朋友都有自己不同的意見,而許多愛滋相關的公益團體、研究學者、機構聯盟等,也都分別透過不同的管道發表了各方的看法,有些意見頗有建樹,也提出了可能的解決或變通方式,也有些意見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直覺應該是官方暗樁所為;然而,在這麼多的意見交流聲中,真正代表愛滋藥物末端使用者的心聲真的被聽見了嗎?還是早已經淹沒在臉書與論壇的眾多資訊之中?講了這麼多,哪些才是多數感染者真正的聲音?在上位者即使聽到了,難道就真的會因此而有所改變嗎?

9月28日時,疾管局委託台大醫院辦理了公聽會,現場座無虛席,我也特別請假參與了這場意見交流,希望能夠在此一公聽會中看到一些官方的誠意,提出真正能夠解決預算不足、是否回歸健保、降低治療藥物藥價的具體措施,但是真正看到的,只是一齣假意聽取民意的演出,現場雖然有多位積極表達不滿情緒的鬥士挺「聲」而出,讓我深受激勵,但是會後的新聞稿(公聽會新聞稿連結)卻是粉飾太平,甚至讓許多未到場者產生誤會,以為與會者都同意了官方昧著良心的措施,讓我感到非常不恥。

其實針對此一事件,原本我並不想在自己的部落格多發表意見,只想等到事件塵埃落定後,再來進一步檢視原委,其原因並不是認為不需要,而是認為即使說了,也不會讓一意孤行的官方有任何大動作的改變;為了補足預算,我相信感染者的人權絕不會被官員們所放在眼裡,為了交出虛假的施政成績,我相信感染者的實際需求絕不會為官員們的考量重點,因為這個社會已經病入膏肓,官員也早不理會「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的亙古名言了。

台語有句俗諺說道「個人造業個人擔」,我個人也清楚了解是因為當初自己的不注意(當然也有許多迫於無奈或是非自願性的案例),而導致今天必須要每天按時服藥的長期負擔,但是,這個「業」絕不是能單單歸咎在單一行為或是單一個人上的;如果政府能夠有更全面、非恐嚇式的宣導措施,如果學校能夠有更完善、向下紮根的性教育,如果家長能夠有更開放、正確多元的親子溝通,如果社會能夠有更包容、尊重性權的風俗環境,相信今天的疫情絕不會像現在如此的一發不可收拾,愛滋的相關支出也不會如此地吃緊。正確多元的性觀念、落實的教育宣導、普及的愛滋篩檢、有效的愛滋治療、高標準的服藥順從….等等許多的措施與策略,都是降低愛滋感染率的絕佳方式,而要達到此一目的,就必須要多方面的配合以及努力,絕不應該讓感染者來獨自承擔這樣的責任,更不應該為了達到其他似是而非的目的,而錯誤的執行未經深思熟慮的政策,錯誤的冠以為達公平正義的大名,錯誤的犧牲感染者就醫與生存的權益;我是台灣人,我每年按時繳稅,我每月繳交健保費,我是愛滋感染者,請政府別讓我一個人擔。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籤: | 發佈留言

無套減害??

常爬文看衛教相關文章的網友,一定常常會讀到所謂的「減害策略」,而減害一詞是指以某些方式,來替代徹底禁止某些具危害性的生活型態之選擇,其主要的理念與目的,是希望能夠讓一些經常發生高風險行為(如多重性伴侶、使用娛樂性藥物)者,能夠因此而降低發生潛在危險或是健康受到威脅之程度,在最主要的當下,發揮其最主要的功用;然而,許多的公衛人士極力的推崇「減害策略」,但也有為數不少的人抱持著反對的意見。

在台灣愛滋領域中,最常看到的兩種「減害策略」,就是針對性行為的「愛愛要戴套」以及針對藥物注射的「清潔針具交換」,其主要的目的都是希望能降低愛滋的感染率;在此同時,卻也有許多學者質疑,「減害策略」似乎會讓社會大眾誤認許多的危險行為是安全的,進而導致這些行為的發生率不降反增。但在經過多年的資料累積與研究分析發現,「減害策略」的確是可行且有效地,而兩項策略之成果也是政府大力吹噓、世界有目共睹的。

前一陣子在一篇論文中,看到一位資深的醫師提出「無套減害」的觀念,我的心中浮起滿滿的愕然與問號,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也很難把減害跟無套兩者放在一起相提並論,該學者所提出的策略包括:

  • 降低性伴侶數。
  • 選擇與自己感染身分相同之對象。
  • 選擇扮演腳色:愛滋感染者當0號,非感染者當1 號。
  • 體外射精。
  • 安全性的協商:針對固定伴侶間(無論是否為感染者)想進一步無套時所必經的安全協商過程。

我個人其實非常的不以為然。的確,如果將性伴侶數從一晚五人降低到一晚一人,是可能會降低風險,但是實際的感染風險仍然遠比戴套來得高,隨便冠上減害之名,只會讓社會大眾感到更為困惑;再說到感染身分的部分,只單靠對方的片面之詞來做判斷,其實有執行上的困難,而即使在每次行為前以試劑做篩檢,也會有空窗期的疑慮;再論扮演腳色的部分,雖然研究證實0號的感染機率(0.5%)的確比1號高,但是事實上1號的感染風險仍高達0.065%,不是單單選擇扮演腳色就可避免;再者,體外射精更是一個愚蠢的避險方式,除了前列腺液含有愛滋病毒的原因之外,看看有多少女性因此而懷孕就可以推測感染風險仍然存在。

最後再說到安全性的協商,我個人認為,除非雙方能夠同時接受篩檢,並且在協商的過程中完全的誠實與公開,否則此一方式仍然會是無效的,捫心自問,我們聽過多少周遭的朋友有偷吃的情況?我們自己又做到了甚麼程度的誠實?根據一項調查顯示,有高達15%至20%的單一伴侶關係中,其中的一方有發生過出軌的行為,由此可見,安全性的協商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簡單。

如果真的要將無套與減害相互連結,將其視為一種愛滋防治的策略,也許只有在雙方都是感染者的情況下,才能夠姑且稱之為有效,因為似乎只有此一方式不會有新增的愛滋感染案例,當然,性傳染疾病與交叉感染的疑慮就不在這裡多做討論了;總而言之,降低無套性交感染愛滋風險的建議,在我聽來完全不像是有效的減害,反倒較像是遊走在鋼索上的迷思,希望朋友們能引以為鑑,不要輕易嘗試。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籤: , | 發佈留言

愛滋歧視轟炸連發事件懶人包

結束了兩天的周末假期,在充分的休息後,帶著愉快的心情回到辦公室,與往常一般打開電腦,立刻看到臉書朋友轉發的愛滋相關新聞(2012/09/03愛滋年輕化 新兵、學生感染人數遽增 http://www.udn.com/2012/9/3/NEWS/NATIONAL/NATS1/7338013.shtml ),閱讀完後心想應該又是疾管局的恐嚇宣導預防手段,因此並不以為意,但是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又看到一篇同一媒體所發出的新聞(「一時精蟲衝腦」被傳染…大三男痛哭懊悔http://www.udn.com/2012/9/3/NEWS/NATIONAL/NATS1/7338027.shtml),心裡就有些不是滋味,如此大張旗鼓的奇妙恐嚇言論,其實已經默默的為深負汙名的愛滋感染者再次的傷口灑鹽,愉快的心情被破壞殆盡,一副臭臉處理著累積的公事,草草結束了一天的忙碌。

隔天的網路上已經出現了一些不滿的言論在批評著昨天的新聞,沒想到隨之而來的,竟是更多令人難以置信的負面言論(2012/09/04他,17歲驗出感染 10年花300萬公費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340403.shtml 林奏延:不安全性行為者 應負一些責任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340404.shtml),而讓我感到最不可思議的,是去年才落幕的部分負擔爭議盡然換湯重提(愛滋藥費全免 衛署:應改部分負擔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340400.shtml愛滋治療改由健保給付? 健保局:難以承受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340422.shtml),這樣的議題當然快速的在臉書以及各大同志相關網站發酵,各路人馬也紛紛做出回應(人權團體:愛滋病治療回歸健保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340401.shtml 投票主題:愛滋治療費用,衛署擬改患者部分負擔,你贊成嗎?http://mag.udn.com/mag/news/vote_result.jsp?f_VOTE_ID=2546),可以想見一場腥風血雨的大戰即將展開,許多的感染朋友們耶紛紛表達自己不滿的聲音,同時也擔心著自己的權益與健康因此而被犧牲。

在經過網路的發酵後,當然會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有些不瞭解的民眾買單了衛生署的說法(2012/09/05愛滋藥費部分負擔 網友熱烈討論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10878),但也有許多的明眼人站出來為感染者說話(愛滋患定率部分負擔 醫師:不如回歸健保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10879),沒想到這些理應照顧全民健康的衛署官員們卻仍然繼續出招(男同志藥物濫用 愛滋感染風險最高http://www.cnyes.com/life/Content/20120907/kfmool44jz3ni.shtml),感覺就像是在煽動所有其他民眾的觀感,激起幾乎一面倒的輿論,非要逼迫感染者就範,在不健全的政策以及奇怪了理由之下,部分負擔愛滋治療費用。
是不是要部份負擔,我個人其實沒有一定的堅持,如果能維持現有之方式,或是回歸健保範圍中,由政府全額支付當然最好,全世界大部分的先進國家都是如此,要不然就是有完善的保險制度與配套措施,而事實也證明感染者在沒有支付治療費用的壓力下,明顯有較高的服藥順從率,疫情的成長也會有減緩的趨勢(http://www.thebody.com/content/68936/brazil-expanding-national-hiv-treatment-program-to.html?ap=1100),為什麼台灣政府還要開倒車?為什麼不著眼在應該改善(如落實愛滋教育、推動全面防護等)的地方?反而藉由媒體及輿論的方式,強迫非良善政策的推行,深化愛滋的汙名。

但是如果站在使用者付費的立場,並且不讓社會中那些不瞭解的人以似是而非的觀點來壓迫與打擊感染者,一個月控制在1千元左右的費用,我倒覺得還能夠接受,只是相關的配套措施一定要同時出來,不要讓一些感染者因為要付錢(無收入學生,年長者,無收入者或受刑人等 ),就不願意接受治療,如此一來反而可能會讓疫情更加惡化。

針對這次的新聞事件與發酵,我最不滿的地方是主管機關不經仔細思考的隨意發言,不但有誤導群眾的嫌疑,同時也與世界目前的愛滋政策(愛滋朝零努力,零歧視、零死亡、零增長)背道而馳,其原意雖有可能是為了哭窮,好讓政府能夠多撥點預算,但是這樣的方式,卻傷害並犧牲了我們感染者的自尊與權益,希望有關當局能夠三思而後行。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籤: | 發佈留言